2019-04-03 00:00
来源:本站
美国慈善文化有相当长的历史,也有其独特的理念和做法。美国慈善文化主要基于一种新教理念,即富人只是财富的社会管理人,也就是说,在法律上,财富是私有的,但在道德和价值层面,超过生活需要的财富就是社会的。
2000年1月,世界第一富豪盖茨决定两年内淡出微软公司的业务,专力从事慈善事业。世界第二富豪、股神巴菲特决定向慈善基金会捐资370亿美元,其中大部分交由盖茨夫妻的基金会管理。这两件事都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。
19世纪的美国富豪卡内基写了《论财富》一文,被称为“财富福音书”,简明而直率地阐明与此相关的理念。卡内基认为:把多余财富作为遗产让亲属继承,虽是人之常情,却往往给接受人带来利少弊多的影响。“我给儿子留下了万能的美元,无异于给他留下了一个诅咒。”他对国家征收累进遗产税的做法表示欢迎,认为“国家通过征收遗产重税表明,它谴责自私的百万富翁的毫无价值的生活”。卡内基毕竟是白手起家的财富拥有者,因而具有超越金钱的生活体验和价值意识。“处置多余财富,让其真正有益于社会是一种本领。赚钱需要多大本领,花钱也需要多大本领”,富人的责任是“成为生活简朴无华的典范”,将多余收入视为由其管理的信托资金,富人行为是否得当应由“明达的公众情绪判断”。富人应在生前处置好自己的财富,使之有利于公益,“死时越有钱,死得越丢脸。”因此说“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。”
面对工业化进程中产生的贫富差距和摩擦,卡内基产生了上述理念,即“恰当地管理财富,以使同胞手足之情能维系贫富之间的和谐关系”。从历史上看,他的思想对维系美国社会起了相当积极的作用,影响力迄今尤存。